第11号展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商贸博览中心
第11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展馆(“冶金业”展馆,前“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展馆)外观充分体现了哈萨克斯坦民族建筑特点。展馆正面采用了三跨式拱门设计,并饰有带民族图案的半浮雕、集体农庄女庄员和炼钢工人雕像,以及诗人江布尔·贾巴耶夫和农业生产先进工作者奇加纳克·别尔西耶夫的纪念像。
建造时间与建筑师
展馆建于1954年。建筑师为I·M·彼得罗夫、N·V·库普利亚诺夫(在T·K·巴谢诺夫的参与之下)。
更名史
1964年前称为“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展馆。
地位
联邦级文化遗产。
现状
展馆对外关闭。展馆历史部分已修复完毕。
建造历史
该展馆于1937年按建筑师F·P·科斯坚科设计方案建成。这是首座旨在向国经成就展参观者介绍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民经济成就的展馆。从外形来看,这是一座围有廊道且顶部缀有塔楼的六边形建筑。
1939年,该展馆根据建筑师I·G·别兹鲁科夫的设计方案进行重建。其装饰塔楼被小型锥形屋顶取代。白浅蓝色正面上增绘了装饰图案,而入口处则以极具哈萨克斯坦古建筑特色的长门框为点睛之笔。
一年后,作为I·M·彼得罗夫和I·N·哈林修复设计方案的成果, 建筑获得了全新的宏伟立面,其凸杆上则增饰了富有表现力的农业主题浅浮雕。浮雕作者为雕塑家H· N·阿斯卡尔-萨雷贾。建筑立面中央有一根高达25米的突出中柱,其顶部饰有以马约利卡彩陶制作的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徽章。其底部旁则是阿肯江布尔·贾巴耶夫雕像。门框内镶嵌的大窗户被饰有图案的格栅遮蔽。这些格栅极似富有民族特色的绣花地毯。
由于这座展馆是作为临时建筑物设计的,所以整体建筑使用了木材。因此全苏农业展览在二战后恢复正常运作的过程中,决定对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展馆进行翻新。遗憾的是,在翻新工作中,专家人士无法保留1940年创作的立面外墙。
1949年的设计方案同样也体现了哈萨克斯坦民族的建筑风格。该方案是由学术设计院工作室专家I·M·彼得罗夫和N·V·库普利亚诺夫在哈萨克斯坦建筑师T·K·巴谢诺夫的参与之下创作的。该设计项目于1954年落成。展馆那极似陵墓的突出轮廓成为了国经成就展中央林荫道起点的建筑亮点。
其立面被设计成三跨式拱门。而阿肯江布尔·贾巴耶夫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奇加纳克·别尔西耶夫雕像则在此迎接展馆访客。饰有炼钢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雕像的中柱则衬托了正面入口处的凹嵌设计。建筑正立面和侧立面上复制了前展馆浮雕。这些元素同样由H·N·阿斯卡尔-萨雷贾完成。展馆外观装饰上完美地结合了马约利卡彩陶和青铜材料。由连拱廊支撑的带尖透明穹顶高耸于周围建筑之上。
外观形似小型庭院的序厅被柱廊环绕其中。用于装饰设计的灯具、墙画和织花壁毯均由哈萨克斯坦工匠制作。
1961年,展馆侧厅增建了上层,然而这使得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内部装饰元素遭到了损毁。
1966至1967年间,由于更换展览的缘故,建筑改名为“冶金业”展馆。它根据建筑师S·科别茨基和工程师V·阿尼西科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修复。取代穹顶的附筑物有助于增加这座展馆的高度,而在展馆后方则出现了由玻璃和混凝土制成的新建筑。
展馆正面镶嵌有带不锈钢垂直杆的矿渣硅微晶玻璃板,以为建筑增添新的外观。不过,虽然该解决方案在许多方面无疑是很恰当的,但它破坏了两个广场(人民友谊广场和工业广场)和谐的风格搭配。
展览史
“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展馆设立的展览旨在介绍共和国经济、文化、畜牧业和植物栽培业的发展。
1959年后,展览主要围绕着工业主题。曾经的地毯、枝形吊灯、木雕作品和绘画作品被各种工业成果展台、显示屏和模型取而代之。它们都是哈萨克斯坦在有色冶金业、油气工业、煤炭开采业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1964年初,第11号展馆开设了“冶金业”展览。其内部设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今着重介绍黑色冶金业的中央厅的最初设计,全部被不锈钢板、描绘弗拉基米尔·列宁侧面的辉煌墙画、注明我国主要冶金业中心的苏联地图、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周期表以及显示工业产品样品照片的大屏幕遮蔽。
该展览详细介绍了黑色和有色冶金业的不同领域。国经成就展访客们可以通过展览台、图表和模型了解铁矿石开采及工业生产特点、领先企业的经验和新产品样品。位于展馆后方的露天平台上还展出了钻井设备、装载机械及其他大型设备。
1977年,作为国经成就展苏维埃政权60周年纪念展览的一部分,数月期间,第11号展馆再次展出了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历史资料。
独联体成立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困难导致了这样的局,即在1990年代,“冶金业”展馆被不同商店、办公室、商业类博物馆展览和咖啡馆占据了大概20年之久。
有趣事实
在国经成就展修复工作过程中,修复师在属于联邦级文化遗产设施的第11号“冶金业”展馆外墙上发现了以哈萨克斯坦农业为主题的1954年浮雕。其作者是雕塑家H·N·阿斯卡尔-萨雷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