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号展馆 “肉类工业”展馆
展馆因修复工作而暂时对外关闭。将来,计划在这里设立博物馆和组织展览活动。
建成时间与建筑师
展馆于1954年按V·M·利西岑和S·G·切尔诺拜的设计方案建成。
更名史
1956年前为“肉类工业管理总局”展馆。
地位
联邦级文化遗产。
现状
展馆因修复工作而暂时对外关闭。
建造历史
1939年,“肉类工业管理总局”展馆位于“宇宙”展览圆顶大厅东北部分,是展馆贸易街的最后环节之一。这条贸易街从机械化广场(自1959年起被称为“工业广场”)延伸至全苏农业展览会池塘后区。作为规模最大的展馆,苏联肉乳工业人民委员会展馆在贸易街上占据领先地位。而位居其后的是曾位于现今第35号展馆(“烟草”展馆)所在地的冷却工业管理总局代表处。
这座白墙和镀金层熠熠生辉的气势恢宏的“肉类工业管理总局”展馆是根据F·Y·别洛斯托茨卡娅设计方案建造的。其设计借鉴了极具表现力的信息中心楼——1931年巴黎殖民博览会展品之一。这就是建筑师用呈条带状的矩形窗户贯穿圆顶的灵感来源。
展馆装饰由艺术家D·P·舒赫沃斯托夫和雕塑家P·A·巴兰金完成。巴兰金是全苏农业展览会一系列著名作品的作者,其中就包括曾位于“远东”展馆旁著名的“边境守卫与狗”雕塑,然而该展馆并未留存至今。
作为国家主展馆1950至1954年改造计划的一部分,展区内新建了“肉类工业管理总局”展馆。这座采用V·M·利西岑和S·G·切尔诺拜设计方案的建筑靠近池塘并位于“茶馆”对面(现518栋“阿斯托里亚”餐馆)。
其主立面设计遵从严格对称的布局。宽阔的花岗岩台阶通向主入口。主入口装饰有四分之三圆柱式高柱廊,而圆柱顶部上则屹立着公牛躯干雕塑,用于支撑宏伟的古波斯建筑风格柱顶盘。外部带有古希腊式金属装饰的玻璃在主立面建筑风格中起着重要作用。立面上无门无窗的角落平面用大型涡形雕饰和丰富的檐板装饰加以衬托,成为了曾装饰战前展馆入口的公牛雕塑的背景。
展馆涂有赭石灰色的刮毛抹灰层,与建筑装饰细节中的光滑白色表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门廊顶部元件是带有雕塑装饰的高台座。台座上安装有“斗牛战士”雕塑群。“其轮廓在天空背景下显得格外清晰,即使在相当远的距离,它的可塑性也不会丢失。”——这是艺术学博士、教授V·P·托尔斯泰在一次讲话时作出的评价。“这里的雕塑与建筑和谐统一,同时又是展馆的象征性标志。”顺便提下,著名的“斗牛战士”雕塑作者N·А·孔吉谢尔专为全苏农业展览会展馆复制了自己的原创雕塑作品。这件雕塑原作位于索契肉制品联合工厂主楼顶部(2004年遗失)并被误认为是V·I·穆希娜的作品。
一楼和二楼大展厅由高圆顶大厅和正面大理石楼梯相连。在这里,一幅由B·V·谢尔巴科夫创作的大型墙画仿佛在迎接游客们的到来。墙画上描绘的是牧场中的一群肥牛,旨在象征肉类工业原料基地的高超品质。天花板下饰有的小型瓷砖板画描绘了苏联最大的肉制品联合工厂,这是根据艺术家利瓦诺夫的素描作品制作的。
二楼的品尝室饰有胡桃木板(所有家具和门均由胡桃木制成)、镜子和雅致的雕塑装饰。此处安装的陶瓷喷泉曾以根据动物画家V·V·特罗菲莫夫的素描创作的小猪雕塑群作为顶部装饰。
二楼贸易厅的装饰以人造大理石和粗面“钻石”瓷砖的完美结合为特色。V·V·特罗菲莫夫创作的枝形吊灯和独特陶瓷板是该大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在1990年代,展馆场所被出租用于零售和办公需求。不过,自2000年代初以来,这些场所就未被使用过。这也是大部分精致的艺术装饰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陈列史
“肉类工业管理总局”展馆在视觉上将贸易街和“牲畜业”部分建筑相互连接,融合宏伟性、布局鲜明度和功能性为一体。一楼售有各类水煮、填馅、半熏和烟熏香肠,以及烟熏猪肉制品、肉类罐头和浓缩食物。展览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而且也可以品尝到所展出的展品。为此这里还有提供各种肉类菜肴的两大品尝室。
在二楼面向全苏农业展览会的开放式露台上开设了一个小吃店。小吃店菜单上有莫斯科热炸肉饼、小香肠、肉汤和各种香肠三明治。全部这些食品都可以在全苏农业展览会区域内的“肉类工业管理总局”三个售货亭购买。
在1950年代国家主展馆改造期间,令人垂涎的肉类陈列搬进了新的建筑,但并未失去其贸易功能。一楼展厅的内容展示了原料生物和理化特性领域的最新发现,并向参观者介绍了苏联肉类行业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
在二楼的品尝室,人们可以订购小馅饼、小香肠、饺子和肉饼。这些食物都是由在展馆内设置的专用自动化机器生产的。展馆访客可以在这里享用由莫斯科肉制品联合工厂生产的半成品烹制的菜肴。
此外,二楼还有一家品种繁多的肉制品商店,专为客人提供莫斯科和莫斯科郊外地区企业生产的肉类产品。